English

经受文学考验的情爱

1999-01-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陈凯先 我有话说

这种对文学创作进行的深层次的反思,正是富恩特斯,以及许多拉美作家的共同特点。

卡洛斯·富恩特斯1994年发表的新作《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是一次十分大胆的文学创作尝试。作者将自己隐秘的情感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生活的一部分经受文学的检验。狄安娜·索伦是美国女演员琼·塞贝格的化名,富恩特斯在60年代曾与她有过激情似蜜似暴风骤雨的浪漫经历。

在小说中,叙述者首先借用了在西方文明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堂璜”的形象,自嘲自喻为现代的堂璜。他追求激情,追求情感上的刺激,并不顾道德的约束,把“爱情”放在一切之上,这就是作者在描述他与狄安娜的浪漫史中所采取的态度,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爱“厚颜无耻”地剖露在读者面前所必须经受的考验。作者与狄安娜的情爱虽然只持续了短短的几个月,但作者对于爱情、情爱的态度,以及他对他与狄安娜在情爱生活中的存在于人的生理心理上的,而常常又不为人意识到的同性恋成分也作了描述。作者的大胆并不仅限于感官的刺激,其更深层次的含义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要用文学为性爱进行辩护,用性爱为文学进行辩护”,他还说,“文学才是我真正的情人,其余的一切,诸如性爱、政治、宗教(如果我信教的话)、死亡(当它来临时)都只是文学的一种体验。”此外,在叙述过程中,对狄安娜清晨打神秘电话的描述,不仅是作者暗铺悬念,给狄安娜这一人物增添些许神秘色彩,而且也巧妙地将狄安娜的内心世界剖露出来。

这部作品不仅是有关情爱与理想主义的自传体小说,而且是一部文字隽美的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时政、对人生的看法。在边叙边议的过程中,作者不仅以60年代的越南战争和1968年墨西哥政府对学生进行的大屠杀为背景,鞭笞了当时美国当权者自我标榜的“无辜”,而且还通过对狄安娜这位孤独美貌的强女子在生与死等问题上的心态的剖析,力图更广泛地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与情操,他还试图从狄安娜之死探索死亡在人们生活中深层次的含义。

在作品中,作者还论及了他的文学创作。他在谈到他六七十年代发表的几部小说时,颇有感触地写道,“这几本书的社会性的题材如果没有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在形式上的革新是不会有真正的价值的。我认为,用来表达思想的方式方法和所表达的思想一样重要,或者说更加重要。”用他的这段话来看六十年代以来的拉美小说,以及由此产生的拉美文坛的经久不衰、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观,我们可以得到很大的启迪。而从他对文学与现实发表的独到的见解:“客观世界是存在的,但如果没有经过我们头脑的筛选,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主观给无声的具有一致性的客观世界以现实性。对我来说,现实是一颗有三只角的星星:物质、精神和文化。物质现实、主观现实和我个人与世界相接触的现实。”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现实进行的思索。可以说,富恩特斯不仅是位才华出众的作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文艺理论家。这种对文学创作进行的深层次的反思,正是富恩特斯,以及许多拉美作家的共同特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